生于1988年,马丽拟获提拔
生于1988年,马丽拟获提拔
生于1988年,马丽拟获提拔
图①: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自主研发的“江豚(jiāngtún)1号”飞行汽车验证机。 冯 芃摄
图②:中兴通讯滨江全球5G智能制造(zhìzào)基地内,工业级移动机器人进行(jìnxíng)作业。 冯 芃摄
图③:亿嘉和科技股份(kējìgǔfèn)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测试人形机器人。 冯(féng) 芃摄
图④: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“机器人生产机器人”智能化产线(chǎnxiàn)。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供图(gōngtú)
据人民日报 软件(ruǎnjiàn)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超8600亿元,智能电网产业(chǎnyè)链竞争力(jìngzhēnglì)国内领先(lǐngxiān),机器人产业挺进全国第一方阵……实施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以来,江苏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。2024年,当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(zǒngchǎnzhí)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%左右。
日前,记者深入南京几个典型产业(chǎnyè)进行采访,从三个维度近距离观察了当地(dāngdì)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与成效。
匹配产业链和场景支持(zhīchí)
南京拥有4个国家(guójiā)先进制造业集群、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,数量居全国前列(qiánliè)。如何发挥链主企业作用,支持新兴产业强链补链延链?几家机器人企业的(de)实践很有代表性。
零整(língzhěng)对接,上下游紧密协作。
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1号(hào)厂房(chǎngfáng)内,由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“科幻”场景正在上演——重载机器人和装配机器人灵活配合(pèihé),上下料、换夹具自动完成,不出20分钟,就装好一台机器人底座。
20分钟车程外,南京南传智能技术有限公司(gōngsī)车间里,一个个减速器(jiǎnsùqì)经过检验后打包发货。“减速器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。这些年(nián),公司对(duì)埃斯顿的减速器供货量逐年增加,预计2025年较上年数量可以实现翻番。”公司总经理束长林介绍。
产业链合作,并非简单的(de)“买卖”。“从产品设计、研发(yánfā)到测试,双方(shuāngfāng)全程共同参与。”束长林说,公司生产减速器过程中,从前期材料选择,到精度、寿命(shòumìng)测试,再到样机投产,都会和埃斯顿的技术人员一起琢磨,“比如这个耐久冲击试验区,需要在巴掌大的减速器上负载2吨重的砝码,对产品扭矩、弯矩都提出了很高要求,其中的测试参数、方法和标准,也(yě)是(shì)和埃斯顿反复商讨后设计的。”
软硬对接,以强项赋能(fùnéng)产业。
在南京市江宁滨江开发区的(de)一个数字化车间里,5台轮式四足(sìzú)送样机器(jīqì)狗(gǒu)快速穿梭,采用智能调度算法,可将送样效率提升50%以上。“每台机器狗都能实时评估任务优先级,并预测未来15分钟的任务需求,还会协同作业。这些功能突破,靠的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多智能体(tǐ)感知—决策—控制一体化软件平台。”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副总裁赵文庆说。
软件是机器人的“大脑”。科远智慧发挥(fāhuī)自身在先进控制算法(kòngzhìsuànfǎ)上的优势,为多种机器人匹配工业智能体软件系统。赵文庆介绍,目前公司软件产品已用于电厂巡检机器狗(gǒu)、钢厂物料转运机器狗等,公司还将(jiāng)研发具身智能驱控一体化平台,为人形机器人赋能。
场景(chǎngjǐng)对接,助产品加快落地。
凌晨时分,南京地铁1号线车辆基地,一辆小车(xiǎochē)搭载六轴机械臂,对车底紧固件逐一拍照检测,将(jiāng)信息实时(shíshí)传输到(dào)电脑上。“这是我们研制的地铁车辆检修机器人,螺丝松动、附着异物等异常都能查出来,准确率超过96%。”江苏宁和智能(zhìnéng)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销售总监邵帅表示,“地铁部门提供场景,以(yǐ)专业经验帮助我们改进导航定位、越野底盘和面阵相机,我们得以成功开发出实用的产品。”
公司(gōngsī)副总经理(fùzǒngjīnglǐ)展晓义介绍,为(wèi)支持新产品落地应用,南京市形成了应用场景推进机制,推动国企、政府单位、公共场所等率先试用,“场景对接为机器人调试(tiáoshì)、优化提供了宝贵机会,有效助力产品迭代升级。”
“经过多年培育壮大,南京在大飞机、新能源汽车、机器人、行业应用软件等新兴产业构筑起扎实基础和(hé)完善链条。”南京市工业(gōngyè)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2021年以来,累计组织开展(kāizhǎn)“宁工品推”拓市场供需(gōngxū)对接活动200余场、服务企业3000余家次,先后举办“宁创新(chuàngxīn)品”活动70多场,全市(quánshì)累计对外发布应用场景超5000个,开放合作需求超1.4万个,有力促进新兴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和新技术(jìshù)新产品应用推广。
协同“研”与(yǔ)“产”
以(yǐ)灵活机制汇聚创新合力
南京科教资源实力雄厚(shílìxiónghòu),高校院所、科创平台数量居全国前列。探索深化产学研合作新路子(xīnlùzi),催生更多科研成果从(cóng)实验室走向生产线,南京新兴产业发展有了源头活水。
院企(yuànqǐ)合作,以研促产。
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南京机电(jīdiàn)是我国民机(mínjī)机电领域重要研发制造单位,主要(zhǔyào)为(wèi)飞机提供液压、空调系统等产品。试验场地内,一款新型空气分离器正在经历产品验证。按常规方法,产品验证使用寿命要超过几万小时,但飞机型号研制等不了这么久,怎么办?“我们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,创新(chuàngxīn)采用了加速试验方法,大幅缩短了试验周期。”南京机电党委副书记(shūjì)熊强说。
这套加速试验方法,源自“企业出题(chūtí)、院校答题”的产学研合作(hézuò)。熊强告诉记者,目前,南京机电已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建创新发展(fāzhǎn)共同体,在产品开发、技术攻关(gōngguān)、人才交流上取得丰富成果,“学校教师会来单位(dānwèi)挂职、授课,助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,南京机电每年也接收学生入企实习。”
创新机制(jīzhì),以产助研。
在南京市六合区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(nánjīnghángkōnghángtiāndàxué)国际创新港城市空中交通研究院(yánjiūyuàn)里,低空数智空管服务云(yún)平台大屏幕上,各飞行器的飞行区域、航线流量等信息一目了然。“目前正在调试的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,要同时管理(guǎnlǐ)服务几十架次飞行。上线后,能够(nénggòu)为南京低空区域内所有飞行器提供安全、有序、高效的服务。”研究院院长张洪海说,从理论课题到系统(xìtǒng)开发再到产品应用,这套“空中马路和(hé)红绿灯”系统的诞生离不开一系列政策的支持。
“研究院既是一个科研机构,也(yě)是一家孵化企业,更(gèng)像一个试验(shìyàn)场,可以将研究、试验、应用、市场等(děng)各方资源聚在一起,激发创新合力。”张洪海解释,教师能提出前沿技术设想,但精力有限,还有教学任务,很难管具体实施。得益于灵活(línghuó)的(de)南航创新港新机制,研究院既能获得(huòdé)启动资金和用地,还能聘请固定人员负责产品开发和运维,将教师的金点子(jīndiǎnzi)转化为好产品。目前,研究院已孵化应用10多项专利技术,突破了低空空域精细管理、流量智能监控、风险评估管控等业内难题,服务近百家低空飞行用户。
建立校(院)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,定期发布创新成果和产业需求“信息(xìnxī)清单”;支持院校和企业创建创新联合体,开展联合攻关项目超110项;建设20家市级概念验证中心(zhōngxīn)和22家中试平台……一系列举措,有效提高了(le)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。2020年至2024年,在宁高校(gāoxiào)院所输出(shūchū)到南京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从15.06亿元增长到21.42亿元,增幅(zēngfú)达42%。
以自主创新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(jìngzhēnglì)
在南京,软件(ruǎnjiàn)算是(suànshì)个“老”产业——25年前就已起步发展(fāzhǎn),15年前南京成为首个“中国软件名城”,如今从业人员超过80万人,产业规模更是向万亿元目标迈进。回溯20多年来软件行业的(de)成长变迁,能够看清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脉络。
靠近车(chē)门,电子车钥匙自动开锁;坐到车上,摄像头识别车主身份,调整座椅姿态、空调温度;行车路上,导航帮助规划路线;到达地点,自动泊车……今年4月,诚迈科技(南京)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智达诚远科技有限公司发布(fābù)的(de)峰昇OS4.0系统(xìtǒng),再次刷新智驾体验。
“我们曾经(céngjīng)也开发过传统的汽车嵌入式软件,功能比较单一,只能播放音乐(yīnyuè)、显示倒车影像(yǐngxiàng)等,且软件安装后无法升级(shēngjí)。”公司总经理邹晓冬表示,近10年来,软件产品加快智能化转型,不仅能管理更多硬件,还强化了人机交互能力。
“汽车软件变‘聪明’背后,是更高更复杂的技术要求。”公司(gōngsī)工程师王丰解释,软件底层算法(suànfǎ)要能集成、处理(chǔlǐ)整车信息,车辆行驶时还会给算法模型“投喂”数据,增强自主学习功能,后台(hòutái)技术人员也会定期更新软件功能,比如峰昇系统发布(fābù)之后,已新增优化智能座舱、辅助驾驶等10余项应用。
由(yóu)被动跟随到自主创新。
影视动捕棚(péng)中,演员按照剧本进行“无实物(shíwù)表演”,动作捕捉摄像头精准记录下每个镜头,电脑屏幕上实时呈现的却是神奇一幕:衣着华丽(huálì)的动漫主角挥舞宝剑,照着演员的动作投入格斗……
“将真人动作精准转化为虚拟角色表演,这就是动作捕捉软件的(de)‘魔力’。”江苏原力数字(shùzì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经理程咏薇介绍,2019年起,公司开始与合作伙伴自主研发(yánfā)国产软件。自研过程中,最大的挑战在于演员完成(wánchéng)复杂(fùzá)动作时,身上的标记点可能被遮挡,影响画面精度与流畅度。研发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,通过算法推算“补足(bǔzú)”被遮挡的标记点,一举攻克行业难题。
凭借创新实力(shílì),公司先后参与了《战神》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等国内外知名游戏、动画电影项目制作。“未来,我们(wǒmen)将努力在动漫建模、渲染等更多环节实现国产软件(guóchǎnruǎnjiàn)替代。”程咏薇说。
历久弥新的不只是软件产业(chǎnyè)。钢铁产业竞逐新材料(cáiliào)领域,超高强耐磨钢等特钢产品成为国家单项冠军产品;石化产业延伸出高端日化、聚乙烯锂电池隔膜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;汽车产业(qìchēchǎnyè)加快(jiākuài)建设新一代新能源架构平台……“老树发新芽”,南京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(bùduàn)拓展新赛道。
南京市(nánjīngshì)工业和(hé)(hé)信息化局(jú)有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将用好用足南京在产业(chǎnyè)基础、创新能力、要素支撑等方面优势,壮大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,推动人工智能(软件)、机器人、生物医药、新一代信息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。(人民日报记者 邱超奕 姚雪青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